千乡网|甘肃合作社网|千乡物流频道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专区新城子藏族乡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管理中心首页武山介绍荣誉地图机构职责县乡概况视频播放三农动态农经统计农经知识农经通知合作社风采供求信息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农村财务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农经信息
   
   
   
   
   
   
   
   
   
   
   
   
   
   
   
农经统计首页 >> 农经信息 >> 农经统计

武山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所得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农经统计分析报告

2014-08-22 13:49:45阅读次数:551打印返回

武山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所得持续稳定增长

——2009年农经统计分析报告

2009年武山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农村基层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广高新技术,科学调整产业结构,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的方针和政策,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农村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15个乡镇344个村1601个村民小组,农户9.0883户,农业人口41.5685万人,农村劳动力24.127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数为12.6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9.4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7.84万人。

二、农村经济收益分析评价

(一)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所得持续稳定增长

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全县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我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5045.831万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所得为2294元,比上年2010元增加284元增长14.1%。全县农民人均所得最高的乡镇是洛门镇,达2616元,最低的乡镇是沿安乡,为1994元。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1)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提高了农业效益;(3)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农民素质提高;(4)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5)城乡统筹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增加;(6)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促进农民增收。

(二)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收入分别为51632.5万元、1750.283万元、11648.696万元和7139.52万元,所占比例分别为41.29%、1.4%、9.32%和0.13%。与上年相比,农业、牧业和渔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1.8%、14.3%和698%。主要取决于我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了如蔬菜、生猪、畜禽、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我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6家,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34家。合作社成员数为2246人,带动农户数为126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产业划分为种植业15家,畜牧业11家,渔业2家,其他6家。真正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提高农业和农村技术信息服务能力,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标准化生产,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外出劳务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全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37280.691万元,比上年下降2.3%。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占农民所得总额95363.1271万元的39.1%,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劳务经济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缓解了人地矛盾,贡献十分突出。

(四)加大农村经济审计力度,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全县344个村已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普及率100%,这都进一步加强了村账财务管理的规范化。2009年,武山县经管站成立审计工作组,于10月7日开始对洛门镇曲里村征地补偿费留归集体部分、洛门镇东街村、西街村,城关镇东关村,鸳鸯镇包坪村,滩歌镇下街村的村级财务以及城关镇清池村、韦庄村,鸳鸯镇包坪村、滩歌镇本深沟村、代沟村的“一事一议”筹资,鸳鸯镇盘古村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单位资金总额达到188.3885万元。

(五)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农村土地流转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止2009年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500亩,涉及农户13071户,占全县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68%和总农户的14.4%。其中转包1403亩,2146户;出租面积3993亩,4737户;互换面积3454亩,5068户;代管面积1650亩,1120户。流转面积中,已签订流转合同的面积6100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8.1%。签订流转合同份数4300份,占应签合同8260份的52.1%,其中使用省农牧厅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的份数为1310份,占已签订合同份数的30.5%。全县15个乡(镇)都建立了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没有出现违反“三个不得”政策的情况。我县依托蔬菜、林果、畜牧产业、村集体土地高效开发利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鸳鸯镇已成为天水市的1个市级土地流转示范点,在去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业比较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资本、科技和信息进村,农村劳动力出村,农产品出村的双进双出,加快了农业发展步伐。洛门镇郭庄村已建成了优质无公害蒜苗基地500亩,马村即将建成全县第一个大樱桃基地;鸳鸯镇盘古村建成优质美国杂交杏李基地1100亩,包坪村建成优质核桃园基地810亩。颉门村建成芸豆种植基地230亩,核桃园基地874亩,基本形成了山区林果、川区蔬菜的产业结构布局。

(六)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得力,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减负政策,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加大减负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不折不扣落实“五项制度”,不断完善“一事一议”的议事程序和审批程序,及时调查处理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有效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保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2009年,全县全面推行强农惠农政策等补助资金“一折通”、“一册明”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改善了干群关系,保证了惠农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2010年工作建议

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实现我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以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使我县的农村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特对09年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继续坚持以调整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是搞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树好劳务经济这块牌;

三是优化环境,鼓励外出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是政府出台激励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

五是继续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搞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六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甘肃省农村合作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