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乡网|甘肃合作社网|千乡物流频道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专区新城子藏族乡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管理中心首页武山介绍荣誉地图机构职责县乡概况视频播放三农动态农经统计农经知识农经通知合作社风采供求信息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农村财务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农经信息
   
   
   
   
   
   
   
   
   
   
   
   
   
   
   
农经统计首页 >> 农经信息 >> 农经统计

武山县2013年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08-22 16:02:35阅读次数:664打印返回

武山县2013年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统计,全县15个乡镇344个村,2013年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37225万元;农村集体总收入为798.8万元; 05万元的村324个,占总村数的94.2%,510万元的村 13个,占总村数的 3.8%,1050万元村 6个,占总村数的1.7 %,50100万元的村 1个,占总村数的0.3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川区优于山区、近郊村优于远郊村的特点。  

(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构成:2013年村集体收入798.8万元,比去年的732.218万元增长66.582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经营收入309.26万元,占总收入的38.71%,发包及上交收入200.73万元,投资收益58.43万元,补助收入196.56万元,其他收入33.82万元。总支出353.03万元,比去年的314.86万元增长38.17%,同比增长12.1%。其中经营支出173.03万元,占总支出的51%,管理费用142.94万元,其他支出37.06万元。本年收益445.77万元,比去年同期的417.358万元增长28.412万元,同比增长6.8%。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及社会经济效益

(一)主要经营方式

1.出租资产资源,获得租金收入。一些村充分利用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园地、林地、草地、水面、河砂、石材、旅游资源、水利设施、闲置房屋、设备等资产资源依法公开出租,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洛门镇大柳树村将70亩机动出租给本村农户从事设施蔬菜生产,每亩每年租金150元,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

2.提供有偿服务,获得报酬收入。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城关镇清池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修建了床仓库和产地市场,为蔬菜种植户和客户提供场地、技术、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多万元。

3.征用占用土地,获得补偿收入。小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建设等建设项目征用占用农村土地,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发放的征地补偿费。

4.村级转移支付,获得补助收入。转移支付补助是目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5.其它收入。通过土地整理、废沟处理等新增土地,由集体开发经营获得的收入。

(二)社会经济效益

 1.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一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   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的工资报酬靠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稳定村里工作人员思想、提高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农村环境整治、道路养护、渠道清淤、绿化美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尽管上级有配套资金,但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2.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税费改革后,农户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县川区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在3-5万元,从而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如清池村、大柳树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4. 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工作条件,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5.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我县各村坚持以工补农,多方筹资,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致力于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发展实惠,让人民群众共享了壮大成果,增强了对各级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甘肃省农村合作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