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乡网|甘肃合作社网|千乡物流频道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专区新城子藏族乡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管理中心首页武山介绍荣誉地图机构职责县乡概况视频播放三农动态农经统计农经知识农经通知合作社风采供求信息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农村财务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首页 >> 土地流转

武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2012-03-05 20:21:07阅读次数:1520打印返回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构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46510亩,涉及流出农户33852户,分别占全县承包地总面积和总农户的7.5%和38.5%。

一、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流转规模扩大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并且多是一种零星、分散式的流转。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劳务输出规模的不断壮大,农民的择业渠道日益拓宽,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截止目前,全县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总面积46510亩,涉及流出农户33852户,分别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和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的7.5%和38.5%。其中,转包1403亩,互换10925亩,出租21831亩,其他形式12351亩。签订承包耕地流转合同15118份,签订流转合同的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385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1.3%。农村土地流转年限长短不一,有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等。全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3378亩,集中合作经营面积3612亩,经营集体耕地面积600亩,租赁农户承包地面积19166亩;2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到499个,其中20-100亩452个10586亩,100-500亩38个6140亩, 500-1000亩7个4463,1000-5000亩以上2个2189亩;规模经营作物中,玉米1466亩,马铃薯3100亩,蔬菜12073亩,果品2591亩,经济作物2348亩,其他1800亩。

2、流转形式多样化

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转包型,全县1403亩,占流转面积的3.0%;二是出租型,面积21831亩(含反租倒包1710亩),占46.9%;三是互换型,面积10925亩,占23.5%;四是代管型,面积12351亩,占26.6%。

3、流转主体多元化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参与的主体也主要是农户。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农户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纷纷下乡租地、包地开发经营农业项目。

4、流转效益综合化

农村土地流转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扩大了经营规模。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了优良品种、配套技术、农业机械等先进农业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能力,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建立了农产品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二是降低生产成本。土地经过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生产者可以对规划决策、组织生产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精确计算,实现了集约经营,科学管理,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转出方增加了地权收入;转出方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劳务获得新的收入;转入方形成规模经营也增加收入

(二)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及特点

1、流转形式以代管为主向多形式流转发展。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以代管形式流转12351亩,占流转面积的26.6%;以出租方式流转21831亩(含反租倒包1710亩),占流转面积的46.9%;以互换形式流转10925亩,占流转面积的23.5%;以转包形式流转1403亩,占流转面积的3.0%。

2、流转期限以短期为主向长期流转发展。在土地流转面积中,流转期限5年以下的2.1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6.9%;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2.47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53.1%。

3、流转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向书面合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多以农户间自发流转为主,以口头协议进行流转的多,签订正规书面协议或合同的少。据调查,全县农户自发流转没有办理相关流转合同的有2.26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9.6%;农户间签订流转协议的流转面积为2.39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1.4%。签订流转合同15118份,占应签合同21854份的69.2%。

4、流转范围以本村组内流转为主向跨区域流转发展。绝大部分农村土地流转仅限于在本乡镇的村、组范围内进行。据调查统计,全县在本村、组内流转的农村土地面积为3.6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8.1%,在村、组范围以外流转的土地面积1.02万亩,仅占流转总面积的21.9%。

5、流转对象以一般农户间流转为主向多市场主体流转发展。全县土地流转共涉及流入户2.15万户,其中流转给一般农户的达1.68万户,占流入户数的78%,而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仅有0.47万户,占流入户数的22%,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农业规模效应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6、流转收益以无偿流转为主向有偿流转发展。外出打工农民的土地流转,大多是在亲戚之间相互进行的,因此,土地流转绝大多数还是以无偿或低偿方式进行。据调查,在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中,以无偿方式流转的达1.6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5.5%,以有偿方式流转的仅有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4.5%。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强势宣传。一是加强领导,协调运作。县上及时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县上已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10个乡镇相继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站,6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12个村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点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小组。具体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指导、信息交流、技术培训和部门协调,以及督促检查。同时,明确职责,强化服务。县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土地流转工作的政策研究、方案制定、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纠纷调处等工作;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站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审核备案、收集发布信息、管理流转档案、调解流转纠纷、统计上报数据等工作。二是精心组织,强化宣传。县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采取召开会议、新闻报道、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熟知流转程序,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近年来,全县共召开会议46场(次),举办培训班13期,张贴标语124幅(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出动宣传车68辆(次)、开辟宣传专栏42期,宣传面达到了90%以上。

2、强化管理,夯实基础。一是整理合同,健全档案。县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组织力量对全县各村组所有二轮土地延包以来签订的土地延包合同、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逐份进行了清理,对经口头协议所形成的流转土地情况进行了逐户核实,详细记载,补签合同,完善资料,并将结果核实到农户、到地块。二是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县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印制了《武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武山县农村土地流转出让信息登记表》、《武山县农村土地流转受让信息登记表》、《武山县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登记表》、《武山县农村土地流转确认信息登记表》,在全县农村统一使用,制定严格的土地流转程序,统一土地流转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登记制度和定期上报制度。县乡村三级将流转合同、流转确认登记表等相关资料按规定逐级上报和存档,按顺序装订成册,编号放入专门的档案柜和档案盒中保存。三是调处纠纷,维护权益。按照“健全组织,强化职能;严格程序,提高质量;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分类解决,妥善调处”的工作思路,充实加强了县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的力量,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和《仲裁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严格程序,完善制度,加强和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四是加强指导,落实政策。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扎实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四到户”,及时查漏补缺,使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和带普遍性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3、出台政策,扶持发展。我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下发了《武山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意见》,通过“一保障,三优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即确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对规模经营主体,在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先;在项目申报、项目安排等方面优先;在优良品种、配套技术、农业机械化等方面优先,扶持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集中农户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从资金扶持、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包坪村的武生洋葱专业合作社得到财政扶持资金5万元,邀请甘农大、省蔬菜研究所专家举办了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了菜农的技术水平。二是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放宽条件,简化程序,把经营实体纳入融资担保平台的服务范围,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业大户开发经营农业项目,发展高效农业。为盘古村的武山县奥特果品专业合作社协调贷款20万元,解决了灌溉设施和基地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合作社的生产条件。三是对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在国家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等政策方面优先向其倾斜,并积极探索建立对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机制。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逐步将农村的社会保障由依靠承包地转为依靠社会和制度。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避免他们重新返乡务农。健全完善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4、大胆探索,开展试点。近年来,我县依托蔬菜、林果、畜牧产业、村集体土地高效开发利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从2008年开始,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鸳鸯镇丁门村以出租方式规模流转给武山利农科技有限公司210亩,涉及农户105户,签订流转合同105份,租金每亩每年500元,流转期限10年;咀头乡咀头等村规模流转500亩,涉及农户212户,签订流转合同212份,出租给武山县润博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果品基地,流转期限20年,租金每亩每年300元,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步伐明显加快。

5、创新机制,分类推进。我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搭建流转平台,多形式发展。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武山县金陇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农产品保鲜冷藏、加工运销企业,2006年以来,租赁经营洛门镇大柳、营儿、刘坪等村农户的承包地500亩,建立原料基地,实现了互利共赢。二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和农民经济人带动农村土地流转。洛门镇金川村农民王转有租赁经营本村农户承包地100多亩,进行果品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土地流转。我县被誉为“中国韭菜之乡”,韭菜是我县蔬菜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已形成了城关镇清池村、山丹乡周庄村等10多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村。四是依托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土地流转。我县通过小城镇建设,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土地流转与农民工就业互动的格局。五是依托劳务输转带动农村土地流转。我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2万人左右,年劳务收入6亿多元,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缓解了人地矛盾。六是依托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设施农业发展带动农村土地流转。洛门镇东旱坪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完成了园区内水、电、路、渠配套,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为建设5000亩规模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奠定了基础。我县已建成养殖小区80多个,流转农户土地1000多亩,推动了养殖业规模化经营的较快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县虽已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和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但仍处于没有场所办公、没有专职人员管事、没有工作经费办事的“三无”状态,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少有效的流转管理服务网络,缺乏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指导和服务。同时,中介组织较少,信息传递渠道窄,土地供求双方对接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土地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进行流转。

2、传统观念仍有束缚。我县是一个蔬菜大县,种地收益相对较高,农民的惜地意识较强,加之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土地收益明显提升,农民把土地看的更加珍贵,部分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有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已耕种的现象。同时,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心存疑虑,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怕流转后土地不在“自已手中”,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不“安全”。大多数农民小农经济意识仍然比较严重,投资创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居安。

3、农民转移就业不稳定。首先,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其次,外出务工的环境仍不宽松,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低,部分农民仍缺乏就业技能,转移就业的能力差,在城市难以稳定就业;第三,对于进城创业的农民存在着户籍、保险、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农村劳动力输转。

4、带动土地流转动力不足。由于农业生产投资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面对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投资收益率低,农民自愿出让土地后,也未必立即就有许多企业和种养大户前来接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地处边远山区、土地肥力差的土地,更是少有人问津。一是缺乏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由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加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关系不够紧密,带动土地流转的实力还不强。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性较差,辐射功能弱,对土地流转需求动力不足。

5、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农民在养老、医疗、上学、社会救助等方面缺乏有效保障,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来解决衣食住行、养老、医疗、婚丧嫁娶、子女教育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有的地方农民尽管外出打工也不愿将承包地流转给别人经营,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尽管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但宁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流转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根据我县实际,今后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网络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各乡镇要建立产权交易大厅,广泛开展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工作,加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二是尽快制定出台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在财政扶持、项目安排、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社会保障、表彰奖励、劳动力转移、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政策措施。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让农户自愿放弃经营土地,让需要经营土地的市场主体能够扩大经营规模,构建农村土地流转的供需市场。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劳动力转移,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鼓励各类土地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四是加大县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改革,正确处理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离后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等问题,确保农村经营管理职能切实履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甘肃省农村合作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